国运带我腾飞起
列强竟是我自己!
系列预言故事
大国神通
——未来五年神州蝶变
虽是预言,不违现实
第十一集 九天揽月(1)
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下半叶,大国好像开了挂,科技创新井喷式大爆发,开始了卡人家脖子;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,引领着世界新产业浪潮;大国文化开始走向世界,大国形象开始征服世界。本系列预言故事讲的是未来五年大国惊艳世界的飞速进步。
话说这天地乾坤,自古便藏着无尽奥秘。自盘古开天、女娲补天,华夏子孙对苍穹的向往就刻在了骨子里。从万户飞天的悲壮,到东方红卫星的嘹亮,再到如今天宫遨游、星河筑梦,不过短短百年,东方巨龙已在九天之上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史诗。这故事要说的,正是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下半叶,大国航天如何以雷霆之势,将神话变为现实,让太空成为人类新家园的传奇。
“天梯”“神工”,惊天蜕变。这航天事业,最要紧的便是“登天的梯子”。早年火箭发射,如同过年放烟花,一发便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箭体烧完就扔,金贵得像龙肝凤髓。可到了此时,这“梯子”竟变得如农家竹梯般耐用——复用火箭成了家常便饭,重型运载火箭更是能像归巢的鸟儿般,去了又回,回了再去。
先表那可复用火箭家族。长征八号R早已是沙场老将,一级箭体落回发射场时,稳稳当当如老黄牛耕地,发动机喷口还冒着余温,检修工人搭着梯子上去敲敲打打,换几个密封圈,添上燃料,半个月后又是一条好汉。更厉害的是那重型两级可复用火箭,绰号“擎天柱”,箭体比十层楼还高,屁股上揣着七台大推力发动机,吼一声便能驮着百吨货物冲上天。最奇的是它“分身有术”:把卫星送入轨道后,两级箭体竟能像跳双人舞般,一前一后落回地面,一级稳稳扎在海上回收平台,二级精准降落在发射塔架旁,连油漆都没蹭掉一块。
更叫绝的是电磁弹射火箭。二〇二九年,人类首次电磁弹射火箭成功发射,大国的电磁弹射器航天发射,又迈出人类的第一步。这种发射方式,靠电磁力推动,电流一通,箭体便如被弹弓射出的石子,眨眼间就蹿上万米高空,再点火加速。这般操作,省去了火箭起飞时最费燃料的“第一脚劲”,成本砍去六成不说,还稳当得很,不受天气影响。
一种名为“轻舟”的货运飞船,已悄然成为天地间最忙碌的“摆渡者”。它体型远胜前辈天舟,一次能载十五吨“星辰粮秣”直抵天宫。更为关键的是,它那平滑流畅的返回舱设计,使珍贵的太空实验成果得以安全、无损地回归大地怀抱,像传说里满载宝物而归的仙舟。而将“轻舟”送入星海的,是新一代的“神弓”,那便是“长征十号甲”,大国航天人手中真正的“雷霆重器”。
轻舟货运飞船也是个“劳碌命”。早年天舟飞船送货,像走亲戚串门,仨月来一回;如今轻舟飞船改成了“快递专线”,载货量翻了倍,还能搭乘客——当然不是活人,是实验用的小白鼠、植物种子,甚至还有企业委托的“太空加工订单”。它和天宫空间站对接时,不像从前那般“小心翼翼”,如今用上了“智能磁吸”,老远就瞅见空间站伸出个铁爪子,“咔嗒”一声就吸住了,舱门打开,机器人叉车“突突突”地把货物运进去,效率比码头集装箱装卸还高。有回巴基斯坦的航天员要喝家乡的奶茶粉,轻舟飞船特意捎了一包,在太空泡开时,奶茶香飘满了整个实验舱,工作人员笑着说:“这哪是货运船,分明是太空外卖小哥!”
还有那昊天航天飞机,吸取了美苏航天飞机的教训,安全性得到保证。于二〇二七年首飞,今后也会穿梭于天地之间,承担低载运输任务。